admin

对马加爵事件的反思,对马加爵的思考

admin 感悟评价 2024-09-26 29浏览 0

马加爵事件的反思

1、马加爵因为和朋友打牌局,最好的几个朋友严重羞辱了他,那两他“最好的朋友”将旧事重提。他一时想不通,然后经过周密筹划报复杀害了两个朋友,在其间马加爵因为怕另外两个好朋友败露事件,连同他们都杀死,这时他计划之外的,所以另外两个好朋友是无辜被杀的。

2、这,应该是一道作业题还是什么调查问卷吧...以下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马加爵事件,既是多个家庭之殇,也是整个社会之痛。在悲痛之余,我们也需要深刻的反思,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一个千辛万苦从众多贫困学子中脱颖而出,拥有不可限量未来的大学学子变成了一个漠视生命的冷血杀手。

3、从法律去评价就是犯罪。没什么可说的但道德上就不同,道德上的话可以说可以赞同他这种做法。但法律上是不行的。

马加爵一案教师应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吸取哪些教训

这一案例对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学会做人有什么启示?(至少从三个角度2010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裳的突然回家,被宣告无罪释放,河南省有关方面同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

而缺乏道德教育的教育,最终能培养出什么?无非是一群人格缺失的人罢了。当然,毕竟升学考试只看分数,别的很少关注,因此呢,学校为了从升学率角度来说,漠视德育,也是情理之中。

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凌志军在其《成长》一书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马加爵反映现象

人的犯罪心理的来源同样是对客观世界消极因素能动反映的结果。马加爵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消极因素,为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从宏观社会环境来讲,尽管整个社会进步在加快,社会更注重人的生存和发展。

人的犯罪心理的来源同样是对客观世界消极能动反映的结果。

马加爵事件始末:马加爵自白书马加爵事件的背后马加爵事件反映出的社会现象 [编辑本段]马加爵事件始末: 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改革“精英式教育”而实行“大众化教育”,致使大学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种不良现象增加。如“硫酸泼熊现象”、“马加爵现象”、“木子美现象”等。当然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并不与扩招存在必然联系。

从哲学角度反思马加爵事件的根源及教训?

1、大学生马加爵由于打牌与室友发生冲突引发杀人事件,引起社会教育各界的关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马加爵具有情感缺失、社交障碍、反社会人格,最后导致心理扭曲。当今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中等职业教育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和学生的素质来看,更应加强职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引起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2、自相矛盾。“好人可以变成坏人”与“好人和坏人就像黑与白,是绝对对立的两面。”不能同真。定义错误。“好人就是从来都不做坏事的人,坏人就是做过坏事的人。”这种定义是不科学的。好人可能做坏事,做过坏事的人并非都是坏人。判断错误。

3、只不过贫富贵贱不同,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富二代可以飙车杀人,穷二代用斧头锤子一样可以行凶――马加爵就是一个例证。 悲剧不止,源于“敬畏生命”缺失,在质疑官、富二代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从整个社会来反思这种缺失。

4、对我个人而言,高一学业繁忙会比较难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柯尔克孜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千里马得有千里人骑。然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足的,这样看来,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地,为了根本解决高一学业繁忙会比较难而努力。

5、马加爵说:“同学都看不起我。”其实,如果他有勇气向他信任的同学求证,他也许会发现自己错怪了同学,也许会发现交错了朋友,也许会证实同学确实看不起他并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自我改进。坦诚的交流和真心的朋友或许都可以帮助马加爵避免悲剧的发生。有自觉的人会为自己制定现实的目标,客观地衡量自己,并会请他人帮助评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对马加爵事件的反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