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李希贵反思教育的简单介绍

admin 感悟评价 2024-05-31 62浏览 0

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

1、让因材施教在校园内落地生根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大家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但实际的实施效果却是学生的“被因材施教”。而为了“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必须选择放手,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2、学生打开手机,轻动手指,只为了自己一时的欢愉;一百多年前,洒扫应对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一百多年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学生的常态;一百多年前,“家训”是家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百多年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的信条;一百多年前“立人”是教育的根本,一百多年后“成绩”是教育的先锋。

3、《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4、家访,让教育更精彩!在家访结束后,教师们撰写家访手记。

5、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心得头疼,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做一个有温度的小学数学教师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姚跃林校长在《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一书中阐述: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就是要办有温度的教育,就是要让有温度的教育走进校园,走进每一位师生及家长的心灵,而不是停留在纸上。

李希贵的教育思想

李希贵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其主要教育思想简介如下: 1990年,高密四中6个毕业班30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只有两名同学超过了本科录取线,超过专科线的学生也寥寥无几。就在此时,李希贵当上了高密四中的校长。

李希贵的“新学校”理念(来自2018-02-06 张晓冰 校长会《解读李希贵:教育要顺应人的天性,“天使”就会出现;教育违反天性,“魔鬼”就会现身》)人性 人性,就是人与生俱来的秉性(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教育要顺应人的天性。人性具有两面性(“天使”和“魔鬼”)。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

山东高密是著名作家莫言先生的故乡,也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李希贵老师的故乡。高密称得上是高端人士密集之地。 李希贵,以稀为贵。“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智力、心灵、思维和情感,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身心愉悦的进行学习。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1 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此书为我这个站在班主任工作起跑线上的人指明了奔跑的方向,以下两点感触颇深。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1、李希贵校长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中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进行了探讨。比如让教师凝固成一个个团队,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特别需要集体智慧的职业。我们通过评价团队来促进团队的形成与发展,最终达到每一个个体的发展。

2、《面向个体的教育》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老师的作品,这本书记录了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历程中的感悟。一开始看到书名时我以为这是一本讲述如何进行特例学生辅导的书,读了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本提倡“因材施教”的书,书中很多的观点让我感触很深。

3、《面向个体的教育》记录了李希贵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实践、感悟和思考,2010年9月,北京十一学校全面实施走班上课,他们试图通过不同学科在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实现教学资源与学习过程的有效对接。

4、《什么是教育》读后感篇一: 教育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概念,曾经有无数人考察它的意义。《什么是教育》这本书就是回答这问题的一本书,它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理论为层面,深入考察教育的本质涵义,结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内容,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5、第四本共读书籍《面向个体的教育》看到了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一章。如果你不喜欢学生或者学生都不喜欢你,那你的教育生涯就算结束了。这句话给我很多思考。我都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些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觉得应该喜欢他们才去喜欢,还是真的喜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李希贵反思教育 的文章